转发:[淘股吧]
一、官方改名:从“江浙沪”到“沪苏浙”,南京的“江”退出历史舞台了?


2024年《沪苏浙皖交界区域协同发展条例》的颁布,首次以立法形式将“江浙沪”规范为“沪苏浙”。这一调整并非孤立事件,早在2020年9月24日至25日,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同步通过《关于促进和保障长三角……的决定》,明确示范区执委会行使省级项目管理权限,为跨区域治理机制奠定基础。2025年竣工的方厅水院,作为横跨三省的地标,在规划文本里明确标注沪苏浙交界。
在民间实践层面,“苏”字的渗透更为显著:苏超联赛观赛人次中,大部分球迷应援物直接使用“苏”字;扬州与泰州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,统一采用“苏派早茶”称谓,打破了扬泰早茶的地域局限。


二、江省苏省的历史
江苏简称,需从1667年清廷拆分江南省说起。据《清实录》记载,康熙六年七月,朝廷将江南省东部取江宁(南京)与苏州首字设“江苏省”,西部以安庆、徽州为基设“安徽省”。江苏的全称实际是“江南江苏松常镇淮扬徐太海通十一府州承宣布政使司”,“江苏”二字仅是高度简化的结果,并非简单的两地首字合称。这种复杂性导致清代“江省”与“苏省”并称现象长期存在——江宁布政使司辖地称“江省”,苏州布政使司辖地称“苏省”,直至乾隆二十五年分设江淮、苏松两个布政使司,才形成“江”“苏”分野的行政格局。
另外“江省”作为江苏简称的历史非常有趣。南京图书馆藏1953年地理教材仍沿用此说,而1951年出版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地图》亦明确标注“江苏简称江省”。
三、从“江”到“苏”的认知转向
“江浙沪”里的“江”本是历史与地理的双重符号:长江下游流域自古泛称“江浙”,元朝“江浙等处行中书省”更将江苏南部纳入管辖。但1990年《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》正式将江苏简称定为“苏”,终结了官方层面的名称多样性。这一转变的背后,既有对简称唯一性的需求(避免与江西“江”混淆),也与苏州作为经济中心的崛起密不可分——“苏”逐渐成为官方文书的主流表述。


现代语境下,“苏”的认知也已经普及:江苏广电“我苏网”、疫情期间的“苏康码”;在文化领域,苏州碧螺春、南京雨花茶、扬州富春茶点联合申报人类非遗,统一使用“苏”字头称谓;经济层面,“苏商”“苏企”等概念频繁出现,甚至衍生出“苏式生活”“苏派美学”等文化符号。


或许换个角度想,以前江苏的散装难得在简称上统一也是好事。你像这些江苏的组织——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、江苏省城市篮球男子超级联赛、江苏企业家联盟,如果大家都叫“苏联”了,反而既有趣,又有把全省凝聚了的感觉,你说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