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让我嗅到了一丝不安:现在媒体已经在说中国创新药出海频频遭遇"一折贱卖"。普米斯把抗癌神药BNT327以0.55亿美元首付款卖给BioNTech,结果人家转手就卖了15亿美元。这就像你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优质苹果,被中间商低价收购后,转手卖出天价。[淘股吧]

恒瑞医药的SHR-1905以2500万美元授权出去,5个月后收购方就被GSK以14亿美元收购。

一,创新药行情的背后
说的不是没道理,药卖便宜了,创新药应该更贵。这看似打开了创新药进一步的想象空间。但是股票能炒上去,就是因为多方得利,因缘和合。
国际医药巨头,采购我国药企的BD,其中三生制药是最大的一单,首付12亿美元,大概85亿人民币,之后的里程碑付款,要看销售掉多少了。而三生制药的股价,今年翻了5倍,增加了大约400亿人民币。
三生制药这炮打响之后,后面就不得了了,石药集团跟阿斯利康的协议,首付才1.1亿美元,后面的销售里程碑到底能不能达到是,谁都不知道。但1.1亿,直接让石药翻倍了,市值增加了400多亿人民币。

那么,资本是相通的,投行先布局,然后海外大药企在找中国药企买个研发成果,合同做的大,首付一点点,但市值的增幅可能是首付的50倍、100倍。等于让港股通的股民出钱帮他们买国内药企的研发成果,外带还多赚一笔差价。所以创新药行情波澜壮阔得一塌糊涂。
真要死创新药BD价格翻十倍,或许药企是好了,但医药股的炒作链也就断了。

二、数据不会说谎
所以说,不用看业绩,甚至未来的业绩预期。如果能看到机构炒作的动作,那么这些动作才是第一重要的。
很多人总是纠结于股价的高低,却忽略了背后的资金动向。就像我用了十多年的那套大数据系统所揭示的:真正重要的是机构资金的真实意图。

看看这只股票的表现:45个交易日7次涨停,期间多次出现高位调整。如果只看K线图,很多人可能早就被洗出去了。但数据告诉我们,"机构库存"一直保持活跃,说明大资金始终在积极参与。
PS1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
三、没有数据的反弹都是耍流氓
再看另一只股票的走势:

虽然也有过几次反弹,但"机构库存"始终没有出现活跃迹象。这种没有大资金参与的反弹,就像没有成交量的上涨一样不可持续。
回到创新药的话题。最近国家出台了《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重点解决支付、准入等问题。这让我想到股市里的制度改革:只有完善制度,才能让真正的好公司获得应有的估值。
在医药行业要关注政策导向和支付体系改革,在股市则要关注资金动向和市场情绪。两者都需要用数据说话,而不是凭感觉判断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散户要想不被收割,就必须改变思维方式:
不要被表象迷惑:无论是药品价格还是股价波动,都要看背后的本质。重视数据价值:量化数据能帮我们看清市场真相。保持独立思考:不要被市场情绪左右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:找到能真实反映市场状况的分析方法。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